2014年10月27日星期一

江蘇將有中小學生專用南京大屠殺歷史讀本-南京大屠殺-中小學教材

江蘇將有中小學生專用南京大屠殺歷史讀本|南京大屠殺|中小學教材

江蘇將有中小學生專用南京大屠殺歷史讀本|南京大屠殺|中小學教材


  今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日確立後的首個紀念日。讓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更多地走進中小學課堂,一直以來呼聲不斷。昨天,現代快報記者獲悉,江蘇將有中小學生專用的南京大屠殺歷史讀本。江蘇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套“讀本”正在編寫過程中,預計今年年底向全省中小學推廣。記者還瞭解到,學習“讀本”所用的課時,將排進課程表。現代快報記者 王夕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日讀本”正在編寫

  讀本分小學、初中、高中三個版本

  眼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日讀本正在緊鑼密鼓地編寫中,分為小學、初中、高中三個版本。考慮到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會在處理上多加註意。

  有參與編寫讀本的專傢表示,三個版本的讀本都會有真實的歷史照片,但會考慮孩子們的閱讀心理,避免采用含有暴力的畫面。在小學讀本編寫組中,還配有教育心理學專傢進行把關。

  這位專傢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讀本的編寫將遵循尊重史實、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面向未來的原則,以故事性的敘事方式,真實再現南京保衛戰、日軍暴行、人道救援、戰後審判等內容。

  而對於不同的年齡層,讀本也有不同的定位,小學讀本以故事性敘述配圖,初中讀本以故事性敘述為主,高中讀本以分析思考為主。其中,高中讀本通過史料的展示給孩子們留下思考的空間,有時並不會直接告訴孩子們答案,需要讓他們分析史料自己得出結論。

  預計年底全省推廣,免費發放

  昨天,江蘇多所中小學的歷史和品德課老師在記者采訪時一致認為,編寫這套“教科書”非常有意義。“今年確立瞭每年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日,在這個契機下,給孩子們編寫這套讀本也是非常必要的。”

  南京的小學生小東則告訴記者,每年的12月13日這天,都會聽到警報聲,老師會讓大傢默哀,也會講講那段歷史,但老師不會講太多,他有很多地方不明白。小東的媽媽表示,這段歷史一定要讓孩子從小知道,但小學生的瞭解有限,各學校老師講的程度也不同。“如果能有統一的‘教科書’,由專傢來把握一個度,給小孩子講到什麼程度合適,可以看哪些照片,這樣傢長也會比較放心。”小東媽媽認為,在老師的指導下統一學習更好。

  江蘇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江蘇省教育廳已經參與瞭“讀本”出版流程的制定,並就讀本的思路和提綱提出建議。相關負責人表示,“讀本”出版後,預計在年底,向全省中小學推廣,而且這套“教科書”是免費發放給學生使用的。

  讀本將安排進中小學課程表

  現代快報記者還瞭解到,這套讀本將安排進中小學的課表。

  “現在中小學的課時還是比較緊的,要抽出專門的課時不容易,但很有必要。”一位退休教師建議,中學可以調用部分歷史課,小學則可以調用部分品德課,再加上班會課等,合理安排課時。“我認為應該安排3-6個課時,來專門講述這段歷史。”他表示,現在不少學校在一些紀念日,甚至是春秋季的遠足活動,會去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奠,這可以和“讀本”的學習結合起來。“讓形式更能被中小學生接受。”

  調查

  現有教材中涉及南京大屠殺的內容偏少

  2013年底,有媒體稱“解放後30多年,南京大屠殺曾在國內教育中長期缺失……”。這一言論在網上掀起瞭軒然大波。2013年12月19日現代快報封6版以《南京大屠殺歷史 早在1957年教科書中就有瞭》為題,報道瞭中小學教材中,涉及南京大屠殺歷史的內容,但總量偏少。

  小學階段,“蘇教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中,由“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李秀英奶奶身上的傷痕引出“南京大屠殺”這一段歷史的內容。“人教版”初高中歷史教材中,也有“南京大屠殺”相關內容。如初二的歷史教材第四單元第十五課“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中,講到日本大規模侵略中國的開始,以及“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的內容有兩頁紙,即76頁和77頁。高一上學期必修的歷史書上,內容比初中還要少一些。

  觀點

  應讓孩子瞭解更多歷史真相

  在中小學推行“讀本”意義何在?對此,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張生表示,日本右翼對南京大屠殺史實的狡辯,掩蓋不瞭日軍侵華的殘暴歷史真相。國傢公祭日是凝聚歷史記憶的基本舉措,通過推行“讀本”讓孩子們瞭解這段史實是有意義的,因為把國傢苦難的歷史通過國民教育體系真實地教給孩子,能讓孩子們瞭解歷史真相,並在歷史認知中形成命運共同體,同時也能增進國傢和民族內部團結,培養愛國情懷。

  張生說,現在雖然沒有看到“讀本”,但南京大屠殺的史實殘酷,對青少年或者兒童進行教育時,是有講究的。“所以,既要推行讀本傳遞歷史真相,又要避免使這些殘酷的內容對孩子形成創傷記憶。”

  鏈接

  日本教科書

  如何看“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對於日本歷史教科書來說,無疑是最具爭議的內容。通過翻閱日本40餘種歷史教科書,可以發現除瞭扶桑社的《新歷史教科書》之外,絕大多數日本歷史教科書中都能夠直面南京大屠殺的事實。但教科書對於中國百姓遭受的傷害卻極少觸及。

  《新歷史教科書》由日本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編寫,扶桑社2001年初版,用於初中社會科教授歷史。關於南京大屠殺,《新歷史教科書》在《日中戰爭》一節的正文中的括號內加瞭一句話:“那時,日本軍隊導致民眾中也出現瞭很多死傷者,這就是南京事件。”將大屠殺以“事件”一詞輕輕帶過,但是在介紹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時,又以稍小的字體介紹:“東京審判認定日本軍隊在1937年的日中戰爭中占領南京時殺害瞭很多中國民眾。但是關於事件的實際情況,資料上被發現有很多疑點,存在各種見解,現在仍在爭論。”這就使括號中的那句話進一步大打折扣。

  日本民間對於右翼教科書問題也是意見分歧很大。日本國內左派人士極力反對《新歷史教科書》的發行。《新歷史教科書》雖然通過瞭文部科學省檢審,然而有日本民眾以“對日中戰爭責任態度曖昧不明”為由抵制該教科書。

  日本多數年輕人對於南京大屠殺到底發生瞭什麼隻限於教科書中的註解,而對於中國百姓遭受的傷害卻知之甚少。日本研究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學者田中宏告訴記者:“現在日本年輕人對那段侵略歷史並不感興趣,認為那都是過去的事瞭。”而且,戰後很多參與瞭南京大屠殺的老兵都出於各種考慮,三緘其口,導致很多事實沒有大白於天下。綜合

(原標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讀本 有望走進江蘇中小學課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