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3日星期四

全國多地遭63年最嚴重幹旱 生活用水頻頻告急-幹旱

全國多地遭63年最嚴重幹旱 生活用水頻頻告急|幹旱

全國多地遭63年最嚴重幹旱 生活用水頻頻告急|幹旱


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play 遼寧遭遇幹旱 play 湖北發佈幹旱紅色預警 play 12省區遭遇嚴重幹旱 play 解讀河南幹旱原因 向前 向後   8月4日,河南嵩縣黃莊鄉付溝村,焦渴將死的紅薯苗。河南正遭遇63年來最嚴重的“夏旱”,秋糧受旱面積已達2583萬畝,其中嚴重幹旱739萬畝,超過74.2萬人出現臨時性飲水困難,全省多地供水告急。中新社發 王中舉 攝   2014年7月31日早晨,浙江紹興市區蔬菜批發市場旁邊的土地已經發生開裂。受連續高溫天氣影響,紹興局地旱情加重,高溫缺水導致農作物幹枯、萎縮、變黃,部分地塊甚至發生開裂。中新社發李瑞昌 攝圖片來源:CNSPHOTO

  中新網8月26日電 綜合消息,7月以來,遼寧、河南、吉林等多地接連遭遇63年來最嚴重的幹旱,農業灌溉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頻頻告急,群眾生活遭受嚴重威脅。由於幹旱多發於產糧大省,社會各界對秋糧生產的隱憂加重。對此,各地采取人工增雨、應急調水等措施緩解旱情。

  遼寧遇63年來最重旱災 糧食預計減產100億斤左右

  7月以來,遼寧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6成,為195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少。從7月下旬開始,全省幹旱快速發展。8月14日,國傢氣候中心全國氣象幹旱監測表明,遼寧省幹旱面積和中旱、重旱規模已列全國之首。今年已經成為遼寧省自1951年以來旱情最嚴重的年份。

  嚴重旱災給遼寧省農業生產帶來很大的影響。據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24日,全省總面積6275萬畝農作物中受災面積2927.5萬畝,幹枯和重旱面積1870.5萬畝,其中幹枯面積707萬畝。遼西及大連北部地區災情最為嚴重,坡耕地作物已基本絕收。根據當前的旱情,農業部門匯總分析預測,預計今年遼寧全省糧食因災減產100億斤左右。

  遼寧省近日的降水過程,沒能緩解當地持續加重的旱情。由於此輪降雨過後,該省將繼續高溫少雨天氣,大部分幹旱地區可能會遭遇“夏秋連旱”。據悉,旱情較重的朝陽、阜新、大連等地的農作物大多遭遇“掐脖旱”,莊稼產量減半甚至絕收已既成事實。而在遼寧省新民市、遼中縣等地,更有十萬餘畝農作物因高溫幹旱而遭遇蟲害。

  截至目前,遼寧省投入抗旱資金5.92億元,投入人力226.4萬人次,開動機電井22.12萬眼、泵站2059座、機動設備29.17萬臺套、機動運水車14萬輛次,累計完成抗旱澆灌面積950萬畝,臨時解決瞭前期出現的35.83萬人、7.97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

  遼寧省代省長李希25日在全省抗旱救災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遼寧省委、省政府把確保群眾基本生活用水安全,作為一條底線、作為一條紅線來嚴肅要求,決不允許發生群眾因飲水困難而出現傷亡事故。

  河南遭遇最嚴重“夏旱” 平頂山旱情尤其嚴重

  2014年7月,河南遭遇63年來最嚴重的“夏旱”,全省多地供水告急。8月25日,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發佈消息,由於各地積極抗旱澆地,加之近期陸續迎來降雨,河南省旱情得到緩解,受旱面積已降至411萬畝。

  由於2014年汛期以來,高溫、少雨、幹旱天氣持續發展等原因,造成河南省中西部和北部部分地區發生較為嚴重的旱情。據悉,河南省高峰期秋糧受旱面積達2700多萬畝,山丘區有70多萬人、10多萬頭大牲畜存在臨時性吃水困難問題。其中,平頂山市旱情尤其嚴重,城市百萬人口供水告急。

  今年以來,平頂山市遭受瞭建市以來最嚴重的旱情。全市143座水庫有98座幹涸,49條河道有44條斷流,城區百萬居民用水困難,主要水源地白龜山水庫兩次動用死庫容,如果水位再降將威脅壩體安全。

  對此,國傢防總決定從8月6日開始,從丹江口水庫通過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向平頂山應急調水,調水規模2400萬立方米,以確保3個月的供水,後期視情況再作調整。

  連日來,在多部門的努力下,應急調水開始發揮效益。當地一些幹部表示,應急調水打通瞭百萬市民吃水的“生命線”。截至25日8時,南水北調中線幹渠向河南省平頂山市白龜山水庫累計輸水260萬立方米。白龜山水庫水位快速下降趨勢得以遏制,城區百萬人口用水困難有望緩解。

  吉林多個產糧大縣幹旱嚴重 人工增雨緩解旱情

  7月下旬以來,吉林降雨持續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為39.4毫米,比常年同期少65%,居歷史同期少雨第二位。降水偏少導致部分地區旱情嚴重,截至8月13日,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1833萬畝,絕收面積121萬畝。預計未來數天,幹旱面積將進一步擴大,旱情程度繼續加重。

  作為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目前吉林省多個產糧大縣幹旱嚴重,其中長嶺、農安、公主嶺等10個產糧大縣降水量創1951年以來最少,部分地塊甚至絕收。抗旱工作已經成為當地糧食能否豐收、農民能否增收的關鍵和決定因素。

  為促進緩解旱情,吉林省氣象局、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及各級人影部門,充分利用這次有利的人工增雨天氣過程,精心設計人工增雨實施方案,積極組織協調東北區域4架飛機、全省地面高炮火箭開展聯合立體化人工增雨作業。受高空槽和人工增雨作業共同影響,從23日午後開始,吉林省出現降雨天氣。人工增雨作業使全省大部農田旱情得到有效緩解,但局部地方仍有旱象存在。

  為應對幹旱帶來影響,國傢糧食局近日派出工作組到吉林省瞭解旱情。據介紹,目前吉林省非旱區玉米長勢良好,預計旱情對全省玉米產量影響不大。國傢糧食局將繼續跟蹤瞭解吉林等受災地區糧食生產情況,分析研判旱情發展趨勢,加強市場監測,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切實做好糧食調控各項工作,增強調控的針對性、有效性,確保糧食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全國多地遭遇嚴重幹旱 農業、生活用水頻頻告急

  受持續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全國多地接連遭遇嚴重幹旱。農業灌溉用水頻頻告急,居民生活用水也危在旦夕,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受到極大威脅。

  今年4月份以來,受異常天氣影響,新疆部分地區特別是伊犁河谷持續幹旱少雨,多個縣市不同程度遭受嚴重旱情,直接經濟損失超過43億元。截至目前,旱情已導致全區牧民定居區近72萬畝草料地減產60%以上,50多萬畝草料地基本絕收。

  內蒙古氣象局最新的數據表明,今年,內蒙古全區可打草草原面積為2975萬公頃,較去年減少85萬公頃。官方指出,由於牧草黃枯期提前,天然草地牧草產量嚴重不足,對牲畜抓膘、出欄、越冬十分不利。建議有關部門合理安排畜牧業生產,及早調運和儲備草料,盡量減少越冬牲畜數量,確保牲畜安全越冬。

  據報道,從6月下旬以後,內蒙古中西部牧區受持續高溫幹旱影響,牧草生長緩慢,長勢差於往年,特別是鄂托克前旗、達茂旗、鑲黃旗、二連浩特市、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及烏審旗大部牧草出現凋萎枯黃和死亡現象,牧草減產已成定局。同時,8月份以來,中西部地區氣溫偏高,降水量不足,致使部分地區天然草牧場提前進入黃枯期。

  今年以來,山東淄博出現春夏秋“三連旱”。氣象部門統計,淄博今年累計降水量僅276.3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少44%,比去年同期偏少56%。各區縣出現瞭不同程度的幹旱,部分地區農作物減產超四成。(完)

(原標題:全國多地遭遇63年最嚴重幹旱 生活用水頻頻告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