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星期三

“小留學”來勢兇猛 中國“幼苗”海外“開花”



“小留學”來勢兇猛 中國“幼苗”海外“開花”


















“小留學”來勢兇猛 中國“幼苗”海外“開花”



  “一旦考進大學,基本都能混個畢業,於是整體松懈。人生中最重要的四年大學時光可能就廢瞭……”學生說。“國內高校的擴招讓孩子將來面臨的就業形勢很嚴峻,外邊的機會畢竟大一些……”傢長說。“中國高等教育的錄取機制和人才培養方式依然存留的‘痼疾’是不少學生選擇留學的重要原因之一。”專傢說。從“80末”向“90後”過渡的這一代,不再僅僅擁有高考這一種選擇,留學,漸漸成為瞭現實並且合理的方式。近年來,呈低齡化的“小留學”潮愈演愈烈,國傢精心培養的“幼苗”為何選擇在海外“開花”?


  “出走”的“19歲”50例意向調查:高考和留學兩手準備


  12月26日晚,孫宇哲按時坐在瞭電腦前,打開MSN和QQ。通過網絡,跨越2個小時的時差,他向記者講述瞭他在異國的留學生活。


  三年前,孫宇哲高中畢業後,剛剛19歲的他告別父母,隻身一人去瞭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我已經一個月沒給傢裡打過電話瞭,因為沒有什麼讓父母開心的事情。”孫宇哲傢在淄川,父母都在政府部門工作。他說,從小的傢庭教育讓他有瞭一種好強的性格,“事實上,我身邊的中國留學生都和我一樣,隻報喜不報憂。”


  過去的2年裡,異國求學的生活讓孫宇哲發生瞭很多改變。先不說自己料理傢務等這些必然要做的事情,他和大多數留學生一樣,一邊打工一邊讀書,雖然父母從未要求他這樣做。“我們是背負著對自己的承諾出來的,除此之外還有對傢人的承諾。但是,堅守這個承諾卻不是那麼容易,特別是在這個完全陌生的國傢。”孫宇哲說,他在孤獨和苦澀的時候,也會懷疑自己和傢人共同做出的這個選擇是否正確,但大部分時間裡,他都相信在國外上學可以給他不錯的未來。


  因為沒有租房的經驗被房東坑騙;被KFC滾燙的油鍋燙起大片紅腫;辛苦數月準備的作業因為語言差異得瞭最低分被老師訓斥……“我必須迅速地長大,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如何面對一切困難,因為沒有人比我更明白傢裡傾其所有為瞭什麼。”孫宇哲覺得,自己的將來並不需要多麼前程似錦,但國外先進的教育一定能給自己的前程推波助瀾,至少不會讓父母在自己畢業後為給自己找份工作而著急。


  在如今“小留學”熱潮的中國學生大軍中,孫宇哲隻是幾十萬分之一的個體。從“80末”向“90後”過渡的這一代,在中學畢業時不再僅有高考這一種選擇,留學已經成為現實並且合理的方式。


  從5月份以來,記者歷時半年多對50名淄博以及周邊城市的中學生進行瞭一次調查,有28名學生和傢長表示,不排除未來選擇出國留學的可能。在是否會參加國內高考的問題上,有46名學生選擇“參加”,其他4名學生則準備“棄考”。這46名選擇參加高考的學生中有24名學生表示,將會“高考和留學,兩手準備”。4名“棄考”的學生則表示會參加國外的“高考”。在這50名被調查的學生中,有10名是初中生,其中計劃初中畢業就選擇留學國外的占瞭半數。


  對於為什麼選擇出國留學,有的學生表示“對國內的本科教育失望”;還有的是“去他國就業、定居”。“國內高等教育讓我們感覺有些差強人意,讓孩子留學就是讓他們接受優質的高等教育。除此之外,國內高校的擴招讓孩子將來面臨的就業形勢很嚴峻,外邊的機會畢竟大一些……”一名高一學生的傢長說。


  “留學潮”的背後是什麼


  在調查中,淄博一傢留學中介機構給記者提供瞭一份最新預測數據:今年中國自費留學總量可能增長30%,達到創紀錄的27萬人,留學生總量也將接近30萬人,繼續保持留學生輸出全球第一的地位。


  記者註意到,由於留學市場的龐大,“留學經濟”在金融危機中甚至成為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傢的一道亮麗風景,為此,一些過去不太重視招攬中國學生的國傢如白俄羅斯、印度等也開始加入到這場“學生爭奪戰”中。


  針對近年來快速增長的留學潮,許多專傢在紛紛剖析其原因的同時,也表露出更多的擔憂:人才的外流、中國傢庭財富的外流以及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沖擊。


  從上世紀末開始,中國高校的擴招就沒有間斷,今年全國總招生數達657萬人,總錄取率高達69.5%。為何留學潮還來勢洶洶呢?“中國高等教育的錄取機制和人才培養方式依然存留的‘痼疾’是不少學生選擇留學的重要原因之一。”山東理工大學一名教授說。“高校招生人數雖然在不斷擴大,但相對於龐大的接受教育的適齡人口基數來說,中國教育資源依然稀缺——美國3億人口分享4000多所高等院校資源,中國2000多所院校卻要面對13億人口。普通傢庭生活水準的提高、國傢政策和社會環境的進一步開放等等,都是中國成為留學生輸出大國的重要原因。”


  “洋文憑”下的中國教育


  “說起來,如今的‘留學潮’就是源於中國人特殊的文憑情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法學教授喬新生認為,中國人向來需要各種外在的東西證明自己。古代通過科舉考試,一夜成名天下知,現在則通過各種學位職稱考試,向社會證明自己。“正是由於這種‘文憑情結’,中國教育機構90%屬於公立教育機構。可是,這些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卻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不少學生為瞭尋求出路,不得不到國外繼續深造。”喬新生說。


  與此同時,國內一些大學的本科教育,延續瞭中學教育體制,課堂教學采取灌輸方式,顯然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一份數據顯示,2009年的考生中有84萬考生棄考,而2010年的數據被刷新至近100萬。考生棄考的調查中,因高考無望,主動棄考者不足8%,因出國留學而選擇棄考的達21.1%,因就業難選擇棄考的高達64.6%。“對於棄考人員構成與原因中,主動棄考與就業難棄考,可以歸結為學生的個人原因和社會的客觀現實,而對於選擇出國留學而棄考,則意味著中國教育在面對國際競爭的情況下顯示出不強的現狀。在對出國留學的考生調查中,大多數回答是因為‘視野開闊,教育理念強,較之國內按部就班式的學習可以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另外一名國內知名的教育專傢認為,愈演愈烈的留學潮足以證明,中國教育制度改革該拉響警笛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