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7日星期二

華北地下水超采嚴重形成世界上最大漏鬥區-地下水超采-華北地下水_

華北地下水超采嚴重形成世界上最大漏鬥區|地下水超采|華北地下水_

華北地下水超采嚴重形成世界上最大漏鬥區|地下水超采|華北地下水_


  白洋淀魚鷹捕魚

  央廣網石傢莊5月7日消息 (記者杜震 方亮 實習記者董郢)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打開河北省的地圖可以看到,河北省的水系有海河、灤河兩大水系。查閱資料,可以得知,在河北,長度在10公裡以上的河流約有300多條。其中,河北省最大的水系海河,流域面積12.46萬平方公裡,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6.3%。

  除瞭這麼多的河,河北還有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最大的一塊濕地----白洋淀,面積366平方公裡。有這麼多水,河北是不是不應該缺水呢?

  最近,卻有媒體報道:“河北地下水超采30年或很快用盡,地裂現象不斷出現”。專傢將一些地方靠超采地下水度日的情況形容為“爺爺喝孫子的水”。長期透支地下水,導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甚至形成瞭區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鬥。

  資料顯示,由於多年的地下水超采,華北平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漏鬥區”。其中最大的一個漏鬥面積達8800多平方公裡,而這個面積,大約是北京市市區面積的12倍。現在,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狀況到底如何?真的如報道中說的地下水“將要用盡”瞭嗎?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周劉莊村在滹沱河北大堤以北,基本上在整個衡水的最北部。在村民周大爺的指引下,記者來到村南的一塊兒農田裡,8年前開裂的地裂縫現在還清晰可見。

  記者:是一次裂的?

  周大爺:慢慢裂的,原來小,慢慢越來越大。原來深,現在淺瞭。

  記者:最深的時候有多深?

  周大爺:溜腰深,200多米。

  記者:最寬的有多寬?

  周大爺:一米多。澆地根本就灌不滿。

  記者:咱這兒這種裂縫多嗎?

  周大爺:不少,這兒一條,那兒一條,再往東還有一條。

  長年跟蹤觀測地質災害的河北省地礦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質大隊副總工程師、地質環境監測站站長寇秋煥介紹,從2006至2010年,衡水市共發生10起比較大的地裂縫,最長的是武邑至阜城縣的一條地裂縫,長8公裡。

  寇秋煥介紹,這些地裂縫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衡水市超量開采深層地下水,導致地面沉降,地下水過量超采,深層地下水位下降,沒有有效補給,就會形成地下漏鬥,也就是說地下水位在海平面以下。70年代初期漏鬥僅限於冀州、棗強、桃城區一帶,俗稱冀棗衡漏鬥。現在冀棗衡漏鬥面積已經連片擴大,形成華北平原一個大的漏鬥區,8800多平方公裡。

  寇秋煥:現在漏鬥已經不是封閉的漏鬥瞭,已經是和德州、滄州、邢臺的漏鬥連成一塊兒瞭,形成一個大的復合型的漏鬥瞭。

  資料顯示,目前河北省共有地下水漏鬥區25個,其中漏鬥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的7個,地下漏鬥改變的不僅僅是地形地貌,更改變著地下漏鬥區人們的生活。

  在滄州市,地面沉降超過2米。記者在滄州市人民醫院采訪,河北第四水文地質大隊高級工程師杜興明指著院子中一個美麗的噴泉花園說,幾年前,這裡還是一棟小樓房。

  杜興明:這個醫院的原先的一個婦產科病房,當時它是一個三層小樓,三層變成瞭兩層小樓,也就是說底下一層已經變成地下室瞭。

  在冀東水稻主產區昌黎縣,村民孫立軍告訴記者,因為沒有水,傢裡已經不種水稻瞭。

  孫立軍:我叔過去都是種水稻,那時候地下水位比較淺,打個眼就有井。但是水位越來越低瞭。每年種莊稼,買的水泵功率就得越來越大瞭,水流一年比一年小,有時候甚至沒水。而且有的地方光用水泵還打不出水來,還得找,水肯定是越來越少瞭。

  河北省衡水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尹俊嶺告訴記者,作為資源型缺水省份,河北省境內還沒有大的江河。為瞭滿足工農業以及居民生活用水,從上世紀80年代起,河北開始超采地下水,年均超采50多億方,已累計超采1500億方,面積達6.7萬平方公裡,超采量和超采區面積均為全國的1/3。

  尹俊嶺:反正現在這個形勢很不樂觀,生活用水井差不多打四百多米,故城部分井得打六七百米。再往下打基本都到地熱層瞭,那水就不能吃瞭。

  與河北相比,北京的情況也並不樂觀。按照北京市資料顯示,北京十年來的人均水資源量僅僅隻有107立方米,剛剛夠極度缺水線的五分之一。在去年8月,北京曾經在一月之內四次刷新用水最高紀錄,峰值用水量接近一個半昆明湖的全部水量。

  因為用水量的持續攀升,北京早在2003年就先後啟動四個應急水源地。2003年正式啟用的懷柔應急水源地是北京第一個被啟用的應急水源地。京密引水管理處備用水源管理所所長任宇介紹,最初啟用時,應急水源地下水位埋深在16米左右,但現在每供水一天,地地下水位就下降5至10公分。中國環境科學院研究員趙章元給出瞭答案。

  趙章元:那不是各地經常會有報道說會有陷坑出現,這就是地下漏鬥已經出現,整個華北地區是有5萬多平方的漏鬥,當然更主要的是水量越來越少,大興那邊我們調查都有打到300米的瞭都打不上水。

  一邊是地下水資源超采問題凸顯,一邊要百姓生活用水的保障供應,取舍的天平如何平衡?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相比南方,北方水資源想對貧乏,要平衡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和百姓生產生活用水之間的矛盾,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瞭“南水北調”工程。

  今年年底前,南水北調的中線工程,將向北京每年供水10.5億立方米。這部分水進京之後,將替代懷柔、平谷、昌平等地的應急水源地,還將替代城區的自備井,從而涵養北京的地下水。從這一點上,南水北調工程為緩解北京供水壓力將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劉斌也給大傢算瞭一筆賬,就是,即便是南水北調的水進京,也很難徹底改變北京水資源相對短缺的情況。

  劉斌:10億方除以我們現在的人口,2069萬。我們每個人增加的水資源量也隻有不足50方,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並不會因為10億方到來有多大的轉變。無論南水北調的水來與不來,北京市都要加強節約用水。

  河北省衡水市水務局水資源科科長盧新民同樣表示,雖然有南水北調工程,但外來水隻是暫時緩解缺水問題,難以治本,隻有節水才是必由之路。

  盧新民:節水不是一個人兩個人,一個部門兩個部門的事兒,提倡全民節水,把節水貫穿到生產、生活的始終。

  不過,北京市水務局總工程師陳鐵表示,隨著南水北調中線水的進京,北京將停止超采地下水,並利用一部分南水北調水回灌,這樣將有利於北京地下水的恢復。

  陳鐵:我們必須盡快地恢復,第一遏制它繼續超采,第二用南水北調的水補瞭總比不補強,起碼它不再惡化瞭。

(原標題:華北地下水超采嚴重 已形成世界上最大“漏鬥區”_fin)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